111級學測歷程

慎入!這篇文章專門寫給將在一年內考學測的同學,如果正在閱讀的你非此類人,那就快逃:)去玩社團、拚繁星、圓競賽夢、談戀愛、探索興趣都比瞎操心有意義的多!

給學測生們:學測準備方式人人有所不同,編輯群在這裡不想下「跟我們這樣讀—手把手教你考出滿級分」之類的聳動標題,寫的僅僅是自身的經驗,希望能對正在閱讀的你/妳有所幫助,也順便為自己留個紀錄o(^▽^)o。 

準備路程

暑假7-8月:自然全範圍二刷
開學9月:大考中心試辦模擬考–57,用模考檢測掌握程度
10月:一模–54,這時期出現了大考倦怠,寫什麼題目都感到煩躁無聊
11月:二模–52
12月:全國賽/三模54/刷各區模擬考題
1月:國寫衝刺/刷各種模擬考題和歷屆

國文

先說國文是我最無法參透的科目,以下僅列出準備學測半年間讀的書單

部定古文15篇必須讀熟,國學常識內容龐大且十分繁雜,我自己是準備一本《文言文大講堂》,搭配老師給的題本,寫題目遇到疑惑時再查找相關篇目,平時和同學互考詞意解釋和字音字形。

閱讀理解需要平時累積。《古今悅讀》每回份量小,適合每天練習以維持語感。若行有餘力亦可利用《修鍊新法》補強文言文的閱讀,裡面有不少小故事,CP值雖不高卻能夠提升文學素養,加上它概括了大部分的15篇選文,能順便複習。

國寫於我而言是可塑性最高的拿分點,也因此學測前三周幾乎抱著《國寫學思達》狂嗑。一般人(例如我)寫作文無法生動地描繪出心裡所想,或論述題缺乏想法而淪於空泛地複述題敘。準備方法我傾向於平時多閱讀範文,將歷來15年的指考和學測範文翻閱過,歸納各個題目不同考生較獨特的書寫方向,劃下優美的句子再寫出自己的版本。若有空可以請同學或老師幫忙看、提供批評及修正方向。

另外有位老師分享的「七段寫作法」也很適合文長不足的同學,「引言/起、講明主題、論述或實例或轉身(第3-5段)、深化例子與主題關聯、總結(回扣主題,若能首尾呼應更好)」,每段4-6行左右,包含主題句及善用具強調功能的「雙引號」,便有機會寫滿作文卷。文長也是作文高分的關鍵,在大考當天再不慌不忙地將平時寫過的相關段落依這個架構組裝成一篇作文。

另外我也請浩恩同學協助撰寫國文科準備,簡言之:「國文是生活而不只是考試。

國文嗎?

國語不只是科目,是你每天開口所說的語言;

古文不只是考題,是一門令人歎為觀止的藝術。


首先把國文課本的每一篇文章都當成小說或故事書來看,一看再看回味無窮,相信很快就能精通課文內容與其寓意。至於注釋那種東西,在每次閱讀時眼睛瞥一下也就記起來了。重點不在乎記憶,而在乎理解和愛與包容。


考試以寫題目的方式測驗學生,故刷題為不可或缺的一環。我個人使用出版社提供之題庫,段考準備期間海量練習,對考試題型與手感產生慣性,不論段考或學測都能得心應手。此外,題目錯誤者亟需匡正,以免一錯再錯,而題目錯多之後就會發現原來出題者的腦袋不過爾爾,八成考題皆在我手掌心。


至於那些非課本的考題,只能說平常多閱讀,前述用閱讀的方式讀課本當然也能對這方面加強,培養自己對陌生文本的吸收度。不過許多人反映文言文看不懂,這方面我在考試時使用的是推敲上下文 contextualization ,建立在日常閱讀的基底上,對於未知詞語可利用已知來推論,得到自身見解,不一定正確但能避免卡題過久和焦慮感。


混合題是目前新型考法,目前坊間參考書題目荒腔走板、大考中心也不敢對第一屆痛下殺手,故未來走向混沌不清。但可以確定的是:讀懂文章便可答題。如果可以精通前面三個段落所述,那麼就不必畏懼混合題,因為題目的解答都能夠在文章中找到。最後,坊間參考書可以拿來寫寫,但因為題目詭異,若有疑慮,請請教老師、或發揮批判性思考,相信對應考有益無害。


寫作部分,個人體質吃重很大。


理性題:平常多看新聞,對事件做出分析,並參考各方說法驗證。應考時先看題目,再耐心把文章看完,找出他要的資訊答完第一小題;第二小題就端看你平常累積的實力了!此外,在第二小題可使用分點列述漸進式筆法,讓批改者更加一目瞭然。


感性題:平日養成閱讀習慣並多欣賞各位作家的筆法,看久了提筆也會融入在你的作文中。如果無法潛移默化,真心建議佳詞美句筆記本,把不論是別人或自己的好東西寫下來。另外,可以使用幾個自身熟悉的素材為基底,看到題目就硬拗過去,全都是熟悉的東西特別好寫,請記得:批改者只看到唯一一篇你的作文,把平常寫了一千次的素材好好呈現,會有出乎意料的效果。


不管是甚麼題目題型考法,練習為根本。


我個人因有寫作與閱讀習慣,作文皆是看到題目後憑空發揮;選擇題則是倚賴題感,一元破萬解。國文科最終仍奠基於日常底蘊,但我相信,對以刷題目、狂寫作文補足,且真心想考好的學生來說,國文是最穩、最不容易掉分的。


英文

我們都不會為了練英文聽Podcast :)

基本的7000單及閱讀_

我是學校背過一輪後再用《Vocabulary4001-7000》的題目練習加深記憶,因為學校發的單字書屬於隨身讀的精簡版,單看過例句對我來說印象有限。至於單字練習的書我認為大同小異(就不貼圖片了),關鍵還是在於能否實際運用到寫作。

我寫過晟景的《主題百匯、克漏字》,題目不少每回大概25分鐘左右,總共80回,適合從暑假開始排入每天行程。內有不少單字超範圍,第一次寫題時有可能是猜對的(尤其是單字和片語),因此逐題訂正特別重要,也可以準備一本筆記本寫下不懂的單字。另外閱讀速度偏慢的同學可以自行規定限時內寫完,以提升閱讀速度。

翻譯_

頗基本的一環,在這裡推薦《英文主題式翻譯》,裡面有依照主題條列相關單詞及片語,和數題相關的翻譯題目,主題式的好處在於寫作遇到相關題目時也能搬用翻譯的句子,至少文法一定不會錯,也具有一定深度。


英文作文_此部分由碩傑同學協助撰寫

可能很多人準備英文作文的方法是背範文或背佳句,但我的作法完全不同。

對我來說,英文作文的訓練有循序漸進的過程,最基本的目的是為了達到「流暢(fluency)」,這也是我認為寫好一篇英文作文的top priority,不是困難的單字或華麗的文法,尤其在看完數十篇歷屆高中英文比賽得獎作品後,我更確信了這一點。畢竟如果一篇文章寫得不流暢,連被理解消化的機會都沒有,遑論著眼於那些高難度的詞句,這與好吃但賣相差的食物不受歡迎的道理相同。

為了實現「流暢」,文法的使用與單字的拼法都不能出現錯誤,事實上你只要實踐這個道理就能勝過一大票人了,當初我在校內初賽便是靠著瑕疵少的作文加上獨特的想法獲得選手資格。儘管這樣就可以寫好英文作文沒錯,但我發現自己獨特想法的出現太依賴題目類型,無法穩定發揮,所以僅僅不犯錯還不夠,得要學會錦上添花才能脫穎而出。我的方法有四:

第一個是使用倒裝句,但儘量不要使用自創用法,因為市面上常見的倒裝句慣用法就那幾個。使用倒裝句的好處是讓句子不被囿於「主詞 – 動詞 – 受詞」的規律架構,增加句式變化。相信我,就算你的文章很有料,但假如整篇都維持上述固定的起手式,讀者還是免不了認為你技巧拙劣。

第二個是加上連接詞,畢竟倒裝句能使用的場合有限,一直出現又會很怪,這時連接詞便是絕佳選擇,好比Moreover、Therefore都是常見的連接詞。雖然你可能會覺得不加也不影響語意,但連接詞除了能增加流暢度外,也是展現技巧的好地方,而且當你學會把一個句子寫長後,通常同義的連接詞在一篇文章中最多只會出現兩次,意思是當你用了since和for就不需要because,前者顯然比後者高級;你也可以用notwithstanding取代though,你會發現自己不費力氣就把文章水準提升一個檔次,類似方法族繁不及備載。

第三個是善用分號,這點其實沒那麼必要,但偶爾出現幾個分號還滿酷的。分號使用的時機主要是連接兩個有連貫關係的句子(與中文分號用法相同),最常見的是把「. However」變成「; however」。要當心的是分號之後要小寫,而且用了分號就不要畫蛇添足地加上and之類的連接詞了,因為它們意思一樣。

第四個是活用片語,但片語得用在刀口上,以免失焦。好比當你原本寫look at sth.的重點是sth.,把look改成take a look at就沒有意義,反而變成扣分。

而既然你想要增加作文的流暢度,就得試著透過關係代名詞子句逗號加動詞分詞等手段來拉長每個句子的長度,其中必須避免頻繁使用短句,尤其在題目叫你寫故事的時候(假設你的主角叫小明),當你突然寫出一連串的「小明做某事」而且句式還沒有變化,看起來就很像詞窮而產生的filler,如果是透過這種方式增加文長還不如捨棄。另外,我認為學測英文作文的結構不是那麼重要,畢竟篇幅很小、段落很少(比起英文作文比賽),因此只要嘗試拉長句子,不要讓文章看起來亂七八糟即可。

在學會透過上述方法提升文章流暢度後,下一個該升級的是單字的水準。首先我認為背完7000單和寫好作文是兩回事,原因之一是7000單不是全部都有助於寫作,某些單字一輩子甚至不可能寫到;原因之二是你就算背了也不一定在寫作時想得到,記憶提取能力不足的情況下,有背等於沒背,所以應該用更有效率的方式改善單字的使用。

理論上,每個人在寫作文時應該都有自己常用或喜歡用的單字,則最有效率的方法是用更難的同義字去取代這些單字,好比improve是很泛用的單字,每寫兩篇文章至少會用一次以上,這時如果用ameliorate取代improve,意思一樣,但顯然比較厲害,而且記憶這個單字的CP值很高,因為你很喜歡用。同理,利用這個方法,你就可以花最少的力氣最大幅度地ameliorate英文作文。

理解上述理論之後便是實戰,但英文作文不是單純多練就會變強,你不只要知道那些技巧的用法,還要實際把它們用在寫作中,如果只是記很多卻發揮不出來,舊招不會自己變新招,記了也是徒勞。當然一開始會用得很奇怪或者不通順是正常的,但只要多用多修正,遲早會變成自己的東西。

補充說明一下,如果是要找閱讀的material,我覺得讀全國高中英文作文比賽的得獎作品比學測範文還有用,因為後者通常淺顯易懂,看了收穫不大,不若藉由前者發現一些有趣的困難單字,還能提升對寫作的興趣。

數學

數學很吃手感跟思考能力。

不管你程度如何,一個大原則:先求穩再求快

我自己「讀」數學的方式比較偏準備競賽的模式,不會完整地將整本複習講義寫完(所謂的複習一遍)。而是列出自己不熟的單元(例如機率、數據分析、向量空間)再著重於那單元挑有特別考點的題目寫(ex.角平分線)。有錯題就訂正不要累積,不會就馬上問同學,重點是要將觀念內化成自己能靈活運用的技能。

另外我習慣在考試時用兩種方法解題目(第一次一種,驗算時再一種)畢竟兩種不同方法得到同一個答案那基本上就對了。如果想不出另一種解法,那我會把第一次寫得擦掉,歸零思緒再重算一次;沒時間的話就只能力求正確率了。總的來說,我覺得讀數學要有種不怕挑戰的態度,甚至要到一種對難題痴迷的境界,享受其中邏輯思考的過程,感覺大多數人讀起數學的經驗都是痛苦的,個人覺得是有點可惜的。

為求高分,考試時可以分配寫題的順序(單選–填充–多選–手寫),這確實很有用畢竟多選往往最耗腦力且耗時長,先寫填充可以讓大腦稍微休息一下(不過我是習慣一題多選一題填充(´・ω・`)  )

總而言之,數學準備方向特別忌諱「敷衍、不求甚解」的讀書方式,做題觀念上一定要讓自己有能力講解給自己聽,而不是將解題步驟背下來,否則遇到較靈活,需要轉個彎的題目就容易不知所措。我想這也是111學測數A打垮補教界的原因,畢竟「補習」過程很容易淪為被單方面灌知識點卻忽略了學生對其的反芻。

這邊我也有問到對於「補習班」持不同意見的祐睿同學(從模擬考45進步到學測55):

有些人可能會說:「數學就是靠自己思考才有用,去補習班只是硬背公式而已」,但其實補習班也有它的功效在。

   我的確同意上句話,如果大家能自己想懂那些觀念跟理解公式推導,當然是最好,但如果大家都能這麼做,補習班也不至於這麼興盛?! 我認為去補習班有2個好處。

第一、補習班老師有不同的想法。學校老師在解題時與補習班老師教書的解題方法和解題觀念可能不同,甚至同學之間的想法亦不同,去補習班你可以獲得更多的解題技巧,也能在下課時間立刻去問老師,畢竟在學校很少有人會親自去教師辦公室問老師?(我自己觀察),但在補習班你想問幾題就能問幾題,甚至課後留下來半小時,老師也不會拒絕你。

(附註:問問題主要還是個人自信的問題)

第二、補習班有很多試題。雖然你可能會覺得市面上參考書一堆,自己買自己寫就好,當然這是最好的方法,但人有惰性,一旦產生想偷懶的念頭,讀書就不順遂,去補習班有個固定的時間可以讓你待在家以外的地方,而且老師也會幫你抓出參考書的重點考題,不用讓你一直寫你早已搞懂的題目。

    最後,小編要說數學雖然是一個重思考的科目,但刷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你有練過那種題型,立刻就能想出解法,這次學測很多人失常,除了難度較難之外,還有時間不夠,因此刷題很重要,此外,是否去補習班為自己的考量,可以去試聽後再做決定,不同的環境適合不同種人,期待大家都能考上自己的第一志願!

自然

先從物理說起:「發展史要記熟!」高一後期近代物理多數名詞很抽象(渺子、電磁輻射),建議上網搜尋相關名詞,都有生動的動畫解說讓它不再只是死死的記憶點。就計算的本質而言它與數學是相似的,可以靠題目練習來增進理解度;因次分析在檢查或估算答案合理性也十分重要,可以多留意算題時答案的數量級,熟悉後面對類似題目就能推估答案的可能範圍。

化學我認為介於背誦跟理解之間,在準備學測期間摸點選修範圍可以大幅減少純背誦的部分,也能理解不少原理。

生物純背,選修範圍對學測幫助很大,當社會科讀也不是不行,因此生物是最適合做筆記、畫樹狀圖的自然科,不少流程圖、關係流變圖可以用圖像式記憶

地科作為一個相對冷門的科目,大部分老師也不太會教,主要是它的範圍駁雜,又有點像各種理科的大雜燴(如果能感受到其實地科就是物化生應用的結合,那種豁然開朗的心情很好)。對於這種情況我是讀舊課綱的複習講義(cover新綱幾乎全部範圍)《新關鍵地球科學》,將高中地科拆分成42個小節,這分法滿特別的卻又不會讓人覺得沒必要。另外歷屆北模中模的地科考題經常很有深度,我也曾厚臉皮的向素不相識的補習班老師借了整理好的題本(●’ω`●)

自然科的物理、化學我是沒有另外買複習講義的,傾向於自己看課本整理一遍,當然到後期這種方式使我自然成績卡在13、14,這種不安全感也使我在考前瘋狂寫了各區模擬考題、歷屆和新課綱的模擬題本。而素養題我真的不建議多買出版社出的題本,「素養」二字的定義太廣泛了,每個出版社都有自己的想法,有些僅是文本訊息擷取,有些在敘述不清的情況下又希望學生通靈出他想考的概念,寫太多素養題本反而會讓自己陷入無從準備的誤區(與國文科素養題類似)。

其他心得

關於學測請最早高二下第二次段考完再開始煩惱,在這之前有太多值得花時間心力的事(ex.社團、競賽、營隊、探索興趣…),甚至顧好繁星都比懼怕學測來的實際。再者,過早的準備很容易在中期就疲乏,或是對自己要求太高而產生不如預期的落差感。

真正踏入準備期的同學,我得強調:身心健康很重要。生理包含規律作息,多運動;心理上盡量保持不受他人影響(或是不要影響別人),要能夠自律地戒除分心因子(如果不行,想想重考生活或報名一個禮拜的儒林班,就知道那不是人待的),有任何問題儘管向朋友或師長詢問。

關於讀書計畫

我在暑假遠距期間和同學用線上試算表紀錄「交換讀書日記」,也就是所謂的「朋友力」,互相砥礪的同時也能發現不同的讀書方式,讓一個人的備考期不會那麼無趣。

學測前一天我還在跟同學說:考完試的我,可能會對這段準備期感到懷念吧!

現在再看也確實如此,那是一段戰戰兢兢,有著高壓力張力的沉悶,卻也有著同儕間相互扶持,彼此手搭著肩,在高中裡不可或缺的一段革命時光。

常見Q&A

Q:有做老師上課以外的筆記?

A:國文依《修鍊新法》做了形音義文學史流變之類的筆記;國寫在考前也嘗試梳理各題材可能的發想圖,以及抄寫一些佳句(英作同理);其他科目例如自然僅在講義內畫重點,比較偏圖像式記憶,需要什麼觀念腦中就會浮現一張相關的流程圖或概念圖。

Q:跟著模考進度?

A:沒特別注意模擬考範圍,但考完有不懂的單元我都會再複習一遍。另外大部分的複習講義我也沒有跟著老師買,算是照著自己步調走的準備方式。

Q:模擬考分數的可信度?

A:「自己最清楚」,隨著模擬考的出題者不同(全模、中模…)題目的難易度也波動劇烈,其中作文更是如此,據傳是大學生打工幫忙改的作文,過於主觀地打高打低都不需太在意,反而要注意自己寫考卷時的流暢度及事後訂正,以及確實掌握時間分配。

Q:筆者學測成績?

A:111年自然組總級分59,掉數A。國寫16+22,英作15.5。

Q:讀書時會聽音樂?

A:會!也是這時我開始大量接觸J-POP(私心推薦YOASOBI(ᗒᗊᗕ))我覺得戴上耳機是最好的將外在環境與自己隔離的方式,當然前提是不能分心。通常我會按音樂類型分配給不同科目,例如數學適合聽搖滾的、動感的high歌,國文和自然則適合配抒情和敘事性的歌單。也有同學在學測當天為自己排定特定的歌單在每科考試前聽,讓自己進入狀況,我覺得超酷!

Q:準備期倦怠怎麼辦?

A:「不要讀」,睡覺、看部電影、餵貓,暫時把讀書放到一邊,或是像我有個習慣是一天的進度讀完後、晚自習結束前會留20-30分鐘去操場散步,對我來說是一種獎勵自己的儀式感。

Q:補派與不補派?

A:補習班於我而言只是另一個自習室,進度會比我自己讀慢得多,也有可能我心情不好就乾脆翹課,在一週花兩三小時卡在那裏對我而言會是個負擔,另外其他幾位59級分的同學也是不補派,姑且做個簡單的分類:對於自己讀書很有規劃的人補習是多餘的;有點惰性需要人家督促/引導的人補習班會是個好選擇。

延伸閱讀









留言

張貼留言

熱門文章